发表时间:2015/12/29 来源:贵金属网
摘要:国内社科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周一发布“2016年度国内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”,指出德国是唯一AAA级投资目的地,英美排名有所上升。而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多数为中等风险级别(A-BBB),仅新加坡一国为低风险。该评级报告指出,发达国家评级结果普遍高于新兴经济体,投资风险较低。与2014年相比,发达经济体继续复苏,偿债能力有所好转,部分发达经济体对华关系好转。新兴经济体是国内海外投资最具潜力的目的地,但其内部缺乏社会弹性,偿债能力差,政治风险高,评级多为中等风险。与此同时,国内执政党极力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中国企业积极响应,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出海潮,而相应的风险也随之而来。
从2008年现货黄金(伦敦金)融危机以来,许多国企去海外“抄底”,海外投资并购更加频繁。国内企业联合会披露的“2014国内100大跨国公司榜单”中,国企数量达到84家,其中央企50家,海外资产约4.5万亿;地方国企34家,海外资产约5000亿元;而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海外资产规模更为庞大,根据国内银行业协会发布的《2013国内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》,截至2013年底,18家中资银行金融机构的海外总资产达7.45万亿元。因此,目前境外国资总量已不少于12万亿元规模。从“走出去”的国企属性和行业分布来看,受访企业过半是央企,地方国企近四成;85%集中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、能源、制造业、贸易与消费品四大行业 。
德勤公司对国内海外企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,总的来述,国企大而不够强,国际化经营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, 跨国经营的经验和风险管控能力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,还有较大差距。在抓住“一带一路”这样的外部机遇的同时,国企尤其是进入了全球500强的84家国企,要想真正成为有国际竞争力、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管理水平的跨国公司,更需要各种企业内部能力的建设和提升,尤其是需要顶层思维。
德勤财务咨询合伙人、“一带一路”相关服务领导专家刘晓晶表示,呼吁企业在“走出去”过程中更加关注自身的软实力。中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硬实力表现可佳,在做强硬实力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软实力,因为企业国际化在商务、财务、融资税务、法律等方面非常关键,软实力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,但在这些方面做好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。
同时要注意权衡股权和债权融资安排,以及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。12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宣布加息0.25个百分点,牵动全球市场神经的美元加息终于成为确定事实,由此尘埃落定了长线以来的零利率时代,这将给全球金融市场注入更大不确定性,引发跨境资本更大幅度的流动。与此同时,近期人民币面临较大浮动的贬值压力,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海外投资应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难度。